close
廣東汕頭正努力重構“特區”形象,海灣新區或將成為新增長極(組圖)
汕頭百貨大樓位於汕頭小公園,也就是老城中心,前身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汕頭新型大百貨公司“四大天王”之一的南生公司。
作為廣東汕頭新的“增長極”——海灣新區,近幾年高樓大廈一幢幢拔地而起。夜幕降臨,繁燈沿著兩岸緩緩璀璨,象征瞭這座城市正在發生的改變。
根據廣東省最新公佈的規劃顯示,2016年,廣東省安排省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5000億元,總共有288個重點建設項目,其中安排粵東地區重點項目達38項,總共502億元,而涉及汕頭的項目就有20多個,投資約100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能源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等。
“這說明決策層已經意識到將汕頭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的戰略地位,這將有利於汕頭下一步發展,一改此前的形象。”近日,汕頭市政府一位已退休的政府官員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稱。
上個世紀80年代,作為中國首批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汕頭迎來瞭一次絕佳的發展良機。當時所有人都堅信,這座曾經作為重要商貿口岸的城市會因中央政策、交通樞紐以及僑鄉的先天優勢,將為特區試驗提供樣本。
雖然一直位處粵東“龍頭”,可經歷瞭30多年的發展歷程,無論是城市建設、經濟成長與社會文明,汕頭的表現平平,各方面均無法與其“特區”身份相匹配,經濟表現也一直在首批四大經濟特區中“墊底”。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75萬億元,位列四大經濟特區之首;廈門GDP為3565億元,位居第二;珠海GDP為2024.98億元,排行第三;而汕頭僅為1850億元。即便是廣東省內各大地市排名,汕頭的成績也不太理想,根據2015年廣東省各地市GDP總值統計顯示,汕頭GDP總值位列第13名。
汕頭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黃蘅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坦陳,盡管汕頭在“十二五”期間獲得瞭全方位發展,但總體還是有些落後,“我認為這既是鞭策,也是機遇。”
神之湯岩盤浴廠商
與其他經濟特區相比,汕頭暫時有些黯淡,但當地政府已意識到重構“特區”形象與鞏固區域地位的價值和意義。
汕頭小公園,曾經繁華的商埠洋樓現在隻剩下瞭小商店。
區域龍頭的“特區”尷尬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省擁有深圳、珠海和汕頭三大經濟特區。
深圳、珠海經濟特區成立之初,經濟總量相當,GDP均為2億多,分別處於珠三角的東、西兩岸,都有毗鄰香港和澳門的獨特地緣優勢。汕頭經濟特區則擁有數量龐大的海外僑胞,成立時的經濟總量已超過10億,經濟實力相當雄厚,是僅次於廣州的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經過30多年的發展,到2012年,這三個特區差距開始拉大。珠海與汕頭的產業規模較小,深圳的經濟總量已相當於珠海、汕頭兩市之和的5倍。
而在全國首批四個經濟特區之中,汕頭也難掩尷尬。它既沒有充分利用好經濟特區優勢,也未能很好地發揮僑鄉特殊優勢。
建經濟特區後的第4年(1984年),其GDP就被深圳超越;1992年首次突破100億的同時,被珠海和廈門逼近;2006年被珠海和廈門超越,到2012年統計時,汕頭GDP僅相當於深圳的10.9%。
站在區位條件角度分析,雖然深圳、廈門、珠海、汕頭同為經濟特區,但都有各自獨特的區位優勢。相對於深圳和廈門,珠海和汕頭在區位上處於劣勢。深圳毗鄰香港,正好碰上瞭香港經濟產業轉型升級與更新換代,曾經以加工業為主體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及時落戶迫切需要制造業的深圳,同時將資金、技術、管理和現代企業制度一並轉移到深圳,推動瞭深圳的發展。廈門作為對臺窗口城市,無論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擁有一定優勢,而珠海地處珠江西岸,澳門經濟總量偏小,其支柱產業旅遊博彩業由於社會制度原因,珠海不能引入,雙方在產業互補和對接上存在難度。汕頭屬於“國角省尾”地段,交通極為不便,區位條件明顯劣於其他特區。
最難以想象的是,一直穩居粵東“龍頭”的汕頭,還被“小弟”揭陽市超越。2013年,揭陽市對外宣佈GDP已經超過汕頭,躍居粵東首位,實現“歷史性突破”。2015年,揭陽GDP統計為1890.01億元,還比汕頭多出40億元左右。當然,這並不影響汕頭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汕頭小公園,這座曾經氣派的洋樓與庭院已經殘頹。
“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
有很長一段時間,汕頭擁有過難得的輝煌。
曾經繁華一時的老城區商業街,現在隻留下少數低端廉價的店鋪,銹跡斑駁的招牌迎風搖曳。
眼前這般景象很難與1858年恩格斯筆下那座中國“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聯系在一起。
1861年,汕頭成為對外通商口岸。它很快成為中國沿海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8個國傢在此設立領事館,海外華僑紛紛返鄉修建騎樓、百貨大廈、別墅和庭院。從西郊小公園周邊延伸出去的安平路、升平路、國平路等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面的紅亭、南面的“汕頭港”,形成瞭具有20世紀30年代建築特色的繁華商業區和居民區。歷史最悠久的百貨大樓高7層,前身是1932年華僑集團集資創辦的“南生公司”、紡織品大樓(永安公司)和100多傢商店,它們都代表瞭汕頭的近代商業史。
上個世紀30年代,汕頭港的貨物吞吐量位列全國第三。正因如此,到瞭1980年,汕頭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本以為汕頭可以借此得改革開放之先風,延續城市的輝煌。
“在中央最初設立經濟特區的戰略佈局中,深圳主要是對香港,珠海主要對澳門,而廈門主要對臺。最初設立汕頭經濟特區時,中央主要基於汕頭是僑鄉,華僑眾多,認為應當發揮僑鄉作用,所以在設立特區時把汕頭給思考進去瞭。”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林澤輝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他認為,目前其他幾個經濟特區都不同程度獲得瞭成功,唯獨汕頭“還在努力”。這其中不僅有主觀上原因,也存在很多客觀原因。
他所指的客觀原因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發生在汕頭的“8 15”特大走私案,引起瞭中央高層震怒,並讓幾大國傢部委和廣東省聯合成立專案組入駐,打擊走私集團,此事對汕頭帶來瞭“負面作用”。
岩盤浴推薦
“那次事件後,很多企業就跑掉瞭。”林澤輝說,該事件影響瞭企業對汕頭的投資信心,大量外遷,招商引資舉步維艱,對汕頭經濟造成“沉重的打擊”。
曾在汕頭大學任教的黎爾平對汕頭發展模式有過研究。他認為,汕頭特區的失敗不僅僅來自於外部環境,更主要是“自身原因”。他認為,但凡是經濟特區,必須具備幾個基本條件,缺一不可。首先要獲得中央政策支持,能給出一些特殊政策;其次要有膽大而有魄力的“一把手”,敢於突破;第三是政府要建立符合市場化規則的行政系統,劃清權力與市場的邊界。
回望汕頭改革開放30年,汕頭並沒有構建市場化程度很高的外部環境,反之,不少負面信息給汕頭形象蒙上瞭陰影,更讓投資者望而卻步。
即便對汕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李嘉誠,在和當地政府打交道時也存在“水土不服”。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就在汕頭投資,涉足地產、電力、交通等多個領域,既有成功,也有失敗。
上個世紀繁華的街區如今破敗與空蕩,居住者越來越少。
最失敗的案例是電廠項目。《時代周報》曾報道,上世紀80-90年代中期,為瞭解決用電短缺問題,汕頭市政府邀請李嘉誠到汕頭辦廠發電,獲得瞭他的支持。1994年左右雙方成立合資公司,李嘉誠投資9000萬美元,在汕頭興建長浦、長海和長潮三傢中型電廠,總裝機容量為28萬千瓦,總投資為1.6億美元。作為引資條件,政府也以合同形式保證其每年回收10%的固定資產投資、每年經營最低獲益回報14%,合同期為10年。
由於國傢電力產業政策變動,油價成本高企,發電價格倒掛。2000年前後,汕頭使用燃油機發電的7傢中小電廠全部虧損,李嘉誠投資的三傢電廠也不例外。當地政府的承諾沒有兌現,由此引發矛盾,為此雙方差點對簿公堂,最終李嘉誠決意從該項目撤資。
他不是第一次這麼做。早在1994年,他也謀劃進入汕頭市房地產市場,準備在距離汕頭大學三公裡處投資20億元,建設占地近2000畝的“安居工程”項目,計劃居住人數達7萬人。1997年,他突然撤資,這一項目發展至今仍不理想。至於為何撤資,外界並不知情。
李嘉誠的投資案例隻是縮影。“潮汕幫”作為中國龐大的商幫之一,商界大佬遍佈各行各業,可他們創造財富的資源和能力並未轉化成汕頭區域發展優勢,個中緣由不言而喻。
很顯然,在商言商,除瞭汕頭大學與正在籌建的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教育項目外,李嘉誠每筆投資都經過瞭慎重的商業考量。
黎爾平認為,汕頭正在為此前不規范發展付出代價,近幾年,汕頭當地政府一直想努力改變尷尬的現狀。
上世紀30年代,印尼僑商李柏恒在汕頭興建的南生公司新樓成當時一座地標性建築,現在早已風光不再。
重新構建地區形象
目前,汕頭上下已經形成共識——重新構建地區形象。
“盡管此前汕頭在各方面發展取得瞭很大進步,關鍵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讓汕頭在‘十二五’期間獲得瞭全方位發展,但總體還是有些落後,我認為這既是鞭策,也是機遇。”近日,汕頭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黃蘅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近幾年,政府一直在大力地投資基礎建設,並將固定資產投資作為帶動地方經濟持續發展“主導動力”。
固定資產投資是帶動一個地方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主導動力。根據汕頭市政府工作報告數據,僅2015年,汕頭實現固定資產投資額1274.32億元,增長27.1%,增速列廣東省第4位。在“十二五”時期,汕頭市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4.6%,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108.6億元。
這意味著在“十二五”期間,汕頭固定投資突破瞭千億大關,躋身粵東西北首批“千億俱樂部”。近幾年,汕頭在鐵路、高速、公路、橋梁、隧道及新農村公路建設方面連續發力,均取得瞭“歷史性突破”,並與珠三角、廈門、漳州和泉州之間形成瞭2小時經濟圈,這對汕頭發展產生瞭直接推動作用。
“盡管汕頭此前錯過瞭一些關鍵歷史發展機遇,但近幾年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取得的成績也不能忽視。”汕頭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鄭慕強說。
“廣東省將汕頭定位為粵東中心,如何戰略佈局,廣東省已有明確要求,目前汕頭市也按照省裡要求做瞭大量的工作,大力彌補短板,全面推動經濟發展,尤其基礎建設的投資方面。”黃蘅說。
讓外界難以想象的是,汕頭有約十年沒修過高速公路,再次錯失瞭數年的發展機會。
汕頭市副市長趙紅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承,汕頭在交通設施建設方面的落後成為制約發展的主要原因。
黃蘅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在過去五年間,汕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達到瞭35%,主要針對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甚至是“十一五”期間的2倍多、3倍多,這5年的投入讓原來制約汕頭發展的難題“得到瞭化解”。
“無論如何,一個地區的發展最終還是要靠產業,深圳能成為特區的佼佼者,因為它每次產業變革都與國傢政策和經濟形勢基本上合拍。”黎爾平對澎湃新聞記者說。
除瞭基礎建設和固定投資,當地政府更希望在產業上有所作為。
汕頭經歷出口退稅騙案的打擊之後,近年來開始從傳統商貿轉向紡織服裝、內衣、工業玩具、輕工裝備等制造業的發展,但這些產業如何升級一度成為難題。
“我們對技術改造投資十分重視,在過去五年,汕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達到680多億元,增長瞭99%,事實證明,用投資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效果很好,讓汕頭優勢產業質量和交易,包括市場競爭力都得到瞭明顯提高。”黃蘅說。
岩盤浴太空艙
4年前,為瞭產業升級及在區域經濟中的話語權,汕頭市政府提出瞭發展總部經濟,以此占據產業的制高點,為此還特別成立總部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當時擬定的目標是:到2015年,以珠港新城總部園區為核心的一批總部集聚區初具規模;到2020年,成為輻射粵東、閩西南和贛東南地區,在珠三角和海西經濟區有相當影響的區域企業總部聚集城市和潮商總部基地。
雖然此舉獲得瞭部分企業的支持,但總部經濟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近幾年,當地政府通過規劃和引導,扶持瞭幾大產業集群。汕頭市政府希望用園區方式促進產業集聚,發揮產業集群優勢,構建若幹個“億元企業俱樂部”。
根據政府的規劃,對中部、東部、西部、南部四大產業功能區進行瞭佈局:中部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密集區,及高新技術研究開發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重要基地;東部作為加工制造及鋯產業集聚區,使其成為中國木制品生產基地;西部是加工制造產業集聚區,成為紡織服裝、化妝品和文具用品生產基地;南部則是裝備制造及戰略性新興產業轉移工業園,極有可能成為汕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根據汕頭市政府定下的目標任務:2016年,汕頭的工業園區總產值要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0%以上,並形成多個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基地。
無論是政府主導下的基礎建設、固定投資,抑或在產業集群上的佈局,最後均在政府公開的經濟增長數據上得到瞭體現。
根據統計,2015年,汕頭GDP(國內生產總值)為1850.01億元,增長瞭8.4%,該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5個百分點和0.4個百分點,並呈現逐季回升態勢。
隻有一樓少數鋪面,還維持著經營多年的生意。汕頭老城區成片區域,人去樓空,像被丟棄在這裡,永遠不回來,墻上的藤蔓,瘋狂生長攀爬。
以港興城、聚僑興業
不過,在汕頭經濟穩速增長的背後也存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目前,在汕頭地方經濟中表現相對突出的是汕頭高新區。它形成瞭高端裝備制造業、高端電子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現代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體系。根據官方統計,2015年,汕頭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733.63億元,占全市比例為24.4%,該比例也間接說明瞭汕頭產業未來面臨的挑戰。
為瞭研究汕頭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及出路,鄭慕強不久前專程到一些汕頭工業鎮的產業集群做瞭一個調研,沒想到調研結果並不理想。
“原本一些上市公司的結構通常是將制造留在汕頭,研發、設計和營銷統統放在珠三角,現在據我所知,由於汕頭的經營環境不好,加之人工成本卻在不斷增加,所以一些不錯的上市公司想把制造轉到外地瞭。”鄭慕強說。汕頭潮陽城區十裡長街華燈璀燦,文化惠民萬人空巷賞燈。 圖片來自中新網
他認為,盡管汕頭也有部分企業在產業升級方面做得不錯,但大多在深圳、廣州完成的,因為汕頭本地“沒有人才”。
常居汕頭的鄭慕強發現一個細節——這座城市很少見到超市。他認為這充分說明汕頭的外來人口太少,這與東莞形成瞭鮮明的對比。
為瞭繼續“補課”,2016年汕頭將有大批基建項目開工,涉及鐵路、高速路、碼頭、變電、供水、河口治理、環保、總部大樓、醫院及科技產業基地等多個方面。
“中國城市的發展模式分幾個階段,哪怕錯過半拍都不行,可汕頭經常誤判形勢。最早全國都搞實業時,它卻重點發展貿易,錯過制造業最好時機;後來再轉換制造業,才發現制造業沒紅利瞭,再者自身並無優勢,因為勞動力沒有大量流向那裡。當現在全國都在提產業升級,汕頭還要‘補課’,先把城市打造好,才能吸引人才,可如今搞城市建設面臨挑戰更大。”黎爾平對澎湃新聞記者說。
這些年制約汕頭發展另外一個難題被人忽視——“人多地少”。
汕頭潮陽城區城市面貌。
據統計,汕頭人口密度位居廣東省第三,每平方公裡達到2611人。盡管國務院此前已將汕頭特區“擴圍”到全市,但相對於539萬常住人口而言,還是顯得狹促。
為瞭解決發展受限的物理空間問題,汕頭市政府決定通過填海進行城市擴容。曾任汕頭市委書記的李峰提出,填海不能隻是簡單的城市擴容,而且還要成為一座城市新的增長極,由此,“海灣新區”概念脫穎而出。
根據規劃,海灣新區的面積約480平方公裡,預計到2030年,新區常住人口達100萬人左右,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205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或超過珠三角地區平均水平,形成若幹500億元和千億元級的產業集群。形成以東海岸新城、珠港新城、濠江濱海新城、中國鋯城、澄海六合新城、粵東物流新城、南澳實驗區等構成的“六城一區”七大功能組團的空間佈局。
汕頭對海灣新區的戰略定位是:“以港興城、聚僑興業、創新興區。”
“它不僅是汕頭城市‘擴容提質’的重要平臺,也將成為新時期華僑經濟文化發展的典范。”林澤輝對澎湃新聞記者稱。
海灣新區的構思獲得瞭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支持。2012年12月,經廣東省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標志著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前期工作正式啟動。由此,汕頭海灣新區也正式上升為省級平臺。
“我們認為既然汕頭作為國傢經濟特區,那麼它應該獲得國傢層面的支持。”林澤輝說,為瞭讓海灣新區獲取更高支持,汕頭市領導班子到北京向國傢發改委、國務院僑辦等主要領導做瞭匯報。
2013年10月,國傢提出建設面向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汕頭以此為契機,在廣東省政府批準建設海灣新區的基礎上謀劃一個國傢級改革創新平臺——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同年12月2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汕頭經濟特區創辦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的請示》上報國務院。
2014年9月1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在汕頭經濟特區設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
“僑鄉經濟”是汕頭的最大特色,當地官員總把“三個潮汕”掛嘴邊——粵東一個潮汕、中國國內其他城市一個潮汕、海外一個潮汕,每個潮汕有1000多萬人。
作為在海灣新區基礎上疊加的“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國務院在批復中明確指出它的使命:即“研究建立符合廣大海外華僑華人意願和國際通行規則的跨境投資、貿易機制,打造更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公平、統一、高效的營商環境,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華僑文化試驗區已有不少項目“落地”,大多是地產項目和基礎設施,東海岸新城、珠港新城、南濱新城已逐步開建;將由海內外潮人商會投資建設的華僑創新產業城也已啟動,規劃占地10平方公裡……
這些規模宏大的項目一定程度上代表瞭汕頭發展的雄心,不過也引發瞭部分汕頭本地人的不安,生怕那將淪為一場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
“我們未來一定會有很大的動作。”林澤輝對澎湃新聞記者稱。(來源:澎湃新聞記者)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網
責任編輯:黃歡_NN1650
汕頭百貨大樓位於汕頭小公園,也就是老城中心,前身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汕頭新型大百貨公司“四大天王”之一的南生公司。
作為廣東汕頭新的“增長極”——海灣新區,近幾年高樓大廈一幢幢拔地而起。夜幕降臨,繁燈沿著兩岸緩緩璀璨,象征瞭這座城市正在發生的改變。
根據廣東省最新公佈的規劃顯示,2016年,廣東省安排省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5000億元,總共有288個重點建設項目,其中安排粵東地區重點項目達38項,總共502億元,而涉及汕頭的項目就有20多個,投資約100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能源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等。
“這說明決策層已經意識到將汕頭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的戰略地位,這將有利於汕頭下一步發展,一改此前的形象。”近日,汕頭市政府一位已退休的政府官員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稱。
上個世紀80年代,作為中國首批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汕頭迎來瞭一次絕佳的發展良機。當時所有人都堅信,這座曾經作為重要商貿口岸的城市會因中央政策、交通樞紐以及僑鄉的先天優勢,將為特區試驗提供樣本。
雖然一直位處粵東“龍頭”,可經歷瞭30多年的發展歷程,無論是城市建設、經濟成長與社會文明,汕頭的表現平平,各方面均無法與其“特區”身份相匹配,經濟表現也一直在首批四大經濟特區中“墊底”。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75萬億元,位列四大經濟特區之首;廈門GDP為3565億元,位居第二;珠海GDP為2024.98億元,排行第三;而汕頭僅為1850億元。即便是廣東省內各大地市排名,汕頭的成績也不太理想,根據2015年廣東省各地市GDP總值統計顯示,汕頭GDP總值位列第13名。
汕頭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黃蘅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坦陳,盡管汕頭在“十二五”期間獲得瞭全方位發展,但總體還是有些落後,“我認為這既是鞭策,也是機遇。”
神之湯岩盤浴廠商
與其他經濟特區相比,汕頭暫時有些黯淡,但當地政府已意識到重構“特區”形象與鞏固區域地位的價值和意義。
汕頭小公園,曾經繁華的商埠洋樓現在隻剩下瞭小商店。
區域龍頭的“特區”尷尬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省擁有深圳、珠海和汕頭三大經濟特區。
深圳、珠海經濟特區成立之初,經濟總量相當,GDP均為2億多,分別處於珠三角的東、西兩岸,都有毗鄰香港和澳門的獨特地緣優勢。汕頭經濟特區則擁有數量龐大的海外僑胞,成立時的經濟總量已超過10億,經濟實力相當雄厚,是僅次於廣州的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經過30多年的發展,到2012年,這三個特區差距開始拉大。珠海與汕頭的產業規模較小,深圳的經濟總量已相當於珠海、汕頭兩市之和的5倍。
而在全國首批四個經濟特區之中,汕頭也難掩尷尬。它既沒有充分利用好經濟特區優勢,也未能很好地發揮僑鄉特殊優勢。
建經濟特區後的第4年(1984年),其GDP就被深圳超越;1992年首次突破100億的同時,被珠海和廈門逼近;2006年被珠海和廈門超越,到2012年統計時,汕頭GDP僅相當於深圳的10.9%。
站在區位條件角度分析,雖然深圳、廈門、珠海、汕頭同為經濟特區,但都有各自獨特的區位優勢。相對於深圳和廈門,珠海和汕頭在區位上處於劣勢。深圳毗鄰香港,正好碰上瞭香港經濟產業轉型升級與更新換代,曾經以加工業為主體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及時落戶迫切需要制造業的深圳,同時將資金、技術、管理和現代企業制度一並轉移到深圳,推動瞭深圳的發展。廈門作為對臺窗口城市,無論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擁有一定優勢,而珠海地處珠江西岸,澳門經濟總量偏小,其支柱產業旅遊博彩業由於社會制度原因,珠海不能引入,雙方在產業互補和對接上存在難度。汕頭屬於“國角省尾”地段,交通極為不便,區位條件明顯劣於其他特區。
最難以想象的是,一直穩居粵東“龍頭”的汕頭,還被“小弟”揭陽市超越。2013年,揭陽市對外宣佈GDP已經超過汕頭,躍居粵東首位,實現“歷史性突破”。2015年,揭陽GDP統計為1890.01億元,還比汕頭多出40億元左右。當然,這並不影響汕頭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汕頭小公園,這座曾經氣派的洋樓與庭院已經殘頹。
“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
有很長一段時間,汕頭擁有過難得的輝煌。
曾經繁華一時的老城區商業街,現在隻留下少數低端廉價的店鋪,銹跡斑駁的招牌迎風搖曳。
眼前這般景象很難與1858年恩格斯筆下那座中國“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聯系在一起。
1861年,汕頭成為對外通商口岸。它很快成為中國沿海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8個國傢在此設立領事館,海外華僑紛紛返鄉修建騎樓、百貨大廈、別墅和庭院。從西郊小公園周邊延伸出去的安平路、升平路、國平路等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面的紅亭、南面的“汕頭港”,形成瞭具有20世紀30年代建築特色的繁華商業區和居民區。歷史最悠久的百貨大樓高7層,前身是1932年華僑集團集資創辦的“南生公司”、紡織品大樓(永安公司)和100多傢商店,它們都代表瞭汕頭的近代商業史。
上個世紀30年代,汕頭港的貨物吞吐量位列全國第三。正因如此,到瞭1980年,汕頭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本以為汕頭可以借此得改革開放之先風,延續城市的輝煌。
“在中央最初設立經濟特區的戰略佈局中,深圳主要是對香港,珠海主要對澳門,而廈門主要對臺。最初設立汕頭經濟特區時,中央主要基於汕頭是僑鄉,華僑眾多,認為應當發揮僑鄉作用,所以在設立特區時把汕頭給思考進去瞭。”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林澤輝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他認為,目前其他幾個經濟特區都不同程度獲得瞭成功,唯獨汕頭“還在努力”。這其中不僅有主觀上原因,也存在很多客觀原因。
他所指的客觀原因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發生在汕頭的“8 15”特大走私案,引起瞭中央高層震怒,並讓幾大國傢部委和廣東省聯合成立專案組入駐,打擊走私集團,此事對汕頭帶來瞭“負面作用”。
岩盤浴推薦
“那次事件後,很多企業就跑掉瞭。”林澤輝說,該事件影響瞭企業對汕頭的投資信心,大量外遷,招商引資舉步維艱,對汕頭經濟造成“沉重的打擊”。
曾在汕頭大學任教的黎爾平對汕頭發展模式有過研究。他認為,汕頭特區的失敗不僅僅來自於外部環境,更主要是“自身原因”。他認為,但凡是經濟特區,必須具備幾個基本條件,缺一不可。首先要獲得中央政策支持,能給出一些特殊政策;其次要有膽大而有魄力的“一把手”,敢於突破;第三是政府要建立符合市場化規則的行政系統,劃清權力與市場的邊界。
回望汕頭改革開放30年,汕頭並沒有構建市場化程度很高的外部環境,反之,不少負面信息給汕頭形象蒙上瞭陰影,更讓投資者望而卻步。
即便對汕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李嘉誠,在和當地政府打交道時也存在“水土不服”。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就在汕頭投資,涉足地產、電力、交通等多個領域,既有成功,也有失敗。
上個世紀繁華的街區如今破敗與空蕩,居住者越來越少。
最失敗的案例是電廠項目。《時代周報》曾報道,上世紀80-90年代中期,為瞭解決用電短缺問題,汕頭市政府邀請李嘉誠到汕頭辦廠發電,獲得瞭他的支持。1994年左右雙方成立合資公司,李嘉誠投資9000萬美元,在汕頭興建長浦、長海和長潮三傢中型電廠,總裝機容量為28萬千瓦,總投資為1.6億美元。作為引資條件,政府也以合同形式保證其每年回收10%的固定資產投資、每年經營最低獲益回報14%,合同期為10年。
由於國傢電力產業政策變動,油價成本高企,發電價格倒掛。2000年前後,汕頭使用燃油機發電的7傢中小電廠全部虧損,李嘉誠投資的三傢電廠也不例外。當地政府的承諾沒有兌現,由此引發矛盾,為此雙方差點對簿公堂,最終李嘉誠決意從該項目撤資。
他不是第一次這麼做。早在1994年,他也謀劃進入汕頭市房地產市場,準備在距離汕頭大學三公裡處投資20億元,建設占地近2000畝的“安居工程”項目,計劃居住人數達7萬人。1997年,他突然撤資,這一項目發展至今仍不理想。至於為何撤資,外界並不知情。
李嘉誠的投資案例隻是縮影。“潮汕幫”作為中國龐大的商幫之一,商界大佬遍佈各行各業,可他們創造財富的資源和能力並未轉化成汕頭區域發展優勢,個中緣由不言而喻。
很顯然,在商言商,除瞭汕頭大學與正在籌建的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教育項目外,李嘉誠每筆投資都經過瞭慎重的商業考量。
黎爾平認為,汕頭正在為此前不規范發展付出代價,近幾年,汕頭當地政府一直想努力改變尷尬的現狀。
上世紀30年代,印尼僑商李柏恒在汕頭興建的南生公司新樓成當時一座地標性建築,現在早已風光不再。
重新構建地區形象
目前,汕頭上下已經形成共識——重新構建地區形象。
“盡管此前汕頭在各方面發展取得瞭很大進步,關鍵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讓汕頭在‘十二五’期間獲得瞭全方位發展,但總體還是有些落後,我認為這既是鞭策,也是機遇。”近日,汕頭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黃蘅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近幾年,政府一直在大力地投資基礎建設,並將固定資產投資作為帶動地方經濟持續發展“主導動力”。
固定資產投資是帶動一個地方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主導動力。根據汕頭市政府工作報告數據,僅2015年,汕頭實現固定資產投資額1274.32億元,增長27.1%,增速列廣東省第4位。在“十二五”時期,汕頭市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4.6%,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108.6億元。
這意味著在“十二五”期間,汕頭固定投資突破瞭千億大關,躋身粵東西北首批“千億俱樂部”。近幾年,汕頭在鐵路、高速、公路、橋梁、隧道及新農村公路建設方面連續發力,均取得瞭“歷史性突破”,並與珠三角、廈門、漳州和泉州之間形成瞭2小時經濟圈,這對汕頭發展產生瞭直接推動作用。
“盡管汕頭此前錯過瞭一些關鍵歷史發展機遇,但近幾年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取得的成績也不能忽視。”汕頭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鄭慕強說。
“廣東省將汕頭定位為粵東中心,如何戰略佈局,廣東省已有明確要求,目前汕頭市也按照省裡要求做瞭大量的工作,大力彌補短板,全面推動經濟發展,尤其基礎建設的投資方面。”黃蘅說。
讓外界難以想象的是,汕頭有約十年沒修過高速公路,再次錯失瞭數年的發展機會。
汕頭市副市長趙紅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承,汕頭在交通設施建設方面的落後成為制約發展的主要原因。
黃蘅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在過去五年間,汕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達到瞭35%,主要針對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甚至是“十一五”期間的2倍多、3倍多,這5年的投入讓原來制約汕頭發展的難題“得到瞭化解”。
“無論如何,一個地區的發展最終還是要靠產業,深圳能成為特區的佼佼者,因為它每次產業變革都與國傢政策和經濟形勢基本上合拍。”黎爾平對澎湃新聞記者說。
除瞭基礎建設和固定投資,當地政府更希望在產業上有所作為。
汕頭經歷出口退稅騙案的打擊之後,近年來開始從傳統商貿轉向紡織服裝、內衣、工業玩具、輕工裝備等制造業的發展,但這些產業如何升級一度成為難題。
“我們對技術改造投資十分重視,在過去五年,汕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達到680多億元,增長瞭99%,事實證明,用投資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效果很好,讓汕頭優勢產業質量和交易,包括市場競爭力都得到瞭明顯提高。”黃蘅說。
岩盤浴太空艙
4年前,為瞭產業升級及在區域經濟中的話語權,汕頭市政府提出瞭發展總部經濟,以此占據產業的制高點,為此還特別成立總部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當時擬定的目標是:到2015年,以珠港新城總部園區為核心的一批總部集聚區初具規模;到2020年,成為輻射粵東、閩西南和贛東南地區,在珠三角和海西經濟區有相當影響的區域企業總部聚集城市和潮商總部基地。
雖然此舉獲得瞭部分企業的支持,但總部經濟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近幾年,當地政府通過規劃和引導,扶持瞭幾大產業集群。汕頭市政府希望用園區方式促進產業集聚,發揮產業集群優勢,構建若幹個“億元企業俱樂部”。
根據政府的規劃,對中部、東部、西部、南部四大產業功能區進行瞭佈局:中部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密集區,及高新技術研究開發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重要基地;東部作為加工制造及鋯產業集聚區,使其成為中國木制品生產基地;西部是加工制造產業集聚區,成為紡織服裝、化妝品和文具用品生產基地;南部則是裝備制造及戰略性新興產業轉移工業園,極有可能成為汕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根據汕頭市政府定下的目標任務:2016年,汕頭的工業園區總產值要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0%以上,並形成多個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基地。
無論是政府主導下的基礎建設、固定投資,抑或在產業集群上的佈局,最後均在政府公開的經濟增長數據上得到瞭體現。
根據統計,2015年,汕頭GDP(國內生產總值)為1850.01億元,增長瞭8.4%,該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5個百分點和0.4個百分點,並呈現逐季回升態勢。
隻有一樓少數鋪面,還維持著經營多年的生意。汕頭老城區成片區域,人去樓空,像被丟棄在這裡,永遠不回來,墻上的藤蔓,瘋狂生長攀爬。
以港興城、聚僑興業
不過,在汕頭經濟穩速增長的背後也存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目前,在汕頭地方經濟中表現相對突出的是汕頭高新區。它形成瞭高端裝備制造業、高端電子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現代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體系。根據官方統計,2015年,汕頭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733.63億元,占全市比例為24.4%,該比例也間接說明瞭汕頭產業未來面臨的挑戰。
為瞭研究汕頭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及出路,鄭慕強不久前專程到一些汕頭工業鎮的產業集群做瞭一個調研,沒想到調研結果並不理想。
“原本一些上市公司的結構通常是將制造留在汕頭,研發、設計和營銷統統放在珠三角,現在據我所知,由於汕頭的經營環境不好,加之人工成本卻在不斷增加,所以一些不錯的上市公司想把制造轉到外地瞭。”鄭慕強說。汕頭潮陽城區十裡長街華燈璀燦,文化惠民萬人空巷賞燈。 圖片來自中新網
他認為,盡管汕頭也有部分企業在產業升級方面做得不錯,但大多在深圳、廣州完成的,因為汕頭本地“沒有人才”。
常居汕頭的鄭慕強發現一個細節——這座城市很少見到超市。他認為這充分說明汕頭的外來人口太少,這與東莞形成瞭鮮明的對比。
為瞭繼續“補課”,2016年汕頭將有大批基建項目開工,涉及鐵路、高速路、碼頭、變電、供水、河口治理、環保、總部大樓、醫院及科技產業基地等多個方面。
“中國城市的發展模式分幾個階段,哪怕錯過半拍都不行,可汕頭經常誤判形勢。最早全國都搞實業時,它卻重點發展貿易,錯過制造業最好時機;後來再轉換制造業,才發現制造業沒紅利瞭,再者自身並無優勢,因為勞動力沒有大量流向那裡。當現在全國都在提產業升級,汕頭還要‘補課’,先把城市打造好,才能吸引人才,可如今搞城市建設面臨挑戰更大。”黎爾平對澎湃新聞記者說。
這些年制約汕頭發展另外一個難題被人忽視——“人多地少”。
汕頭潮陽城區城市面貌。
據統計,汕頭人口密度位居廣東省第三,每平方公裡達到2611人。盡管國務院此前已將汕頭特區“擴圍”到全市,但相對於539萬常住人口而言,還是顯得狹促。
為瞭解決發展受限的物理空間問題,汕頭市政府決定通過填海進行城市擴容。曾任汕頭市委書記的李峰提出,填海不能隻是簡單的城市擴容,而且還要成為一座城市新的增長極,由此,“海灣新區”概念脫穎而出。
根據規劃,海灣新區的面積約480平方公裡,預計到2030年,新區常住人口達100萬人左右,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205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或超過珠三角地區平均水平,形成若幹500億元和千億元級的產業集群。形成以東海岸新城、珠港新城、濠江濱海新城、中國鋯城、澄海六合新城、粵東物流新城、南澳實驗區等構成的“六城一區”七大功能組團的空間佈局。
汕頭對海灣新區的戰略定位是:“以港興城、聚僑興業、創新興區。”
“它不僅是汕頭城市‘擴容提質’的重要平臺,也將成為新時期華僑經濟文化發展的典范。”林澤輝對澎湃新聞記者稱。
海灣新區的構思獲得瞭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支持。2012年12月,經廣東省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標志著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前期工作正式啟動。由此,汕頭海灣新區也正式上升為省級平臺。
“我們認為既然汕頭作為國傢經濟特區,那麼它應該獲得國傢層面的支持。”林澤輝說,為瞭讓海灣新區獲取更高支持,汕頭市領導班子到北京向國傢發改委、國務院僑辦等主要領導做瞭匯報。
2013年10月,國傢提出建設面向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汕頭以此為契機,在廣東省政府批準建設海灣新區的基礎上謀劃一個國傢級改革創新平臺——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同年12月2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汕頭經濟特區創辦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的請示》上報國務院。
2014年9月1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在汕頭經濟特區設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
“僑鄉經濟”是汕頭的最大特色,當地官員總把“三個潮汕”掛嘴邊——粵東一個潮汕、中國國內其他城市一個潮汕、海外一個潮汕,每個潮汕有1000多萬人。
作為在海灣新區基礎上疊加的“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國務院在批復中明確指出它的使命:即“研究建立符合廣大海外華僑華人意願和國際通行規則的跨境投資、貿易機制,打造更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公平、統一、高效的營商環境,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華僑文化試驗區已有不少項目“落地”,大多是地產項目和基礎設施,東海岸新城、珠港新城、南濱新城已逐步開建;將由海內外潮人商會投資建設的華僑創新產業城也已啟動,規劃占地10平方公裡……
這些規模宏大的項目一定程度上代表瞭汕頭發展的雄心,不過也引發瞭部分汕頭本地人的不安,生怕那將淪為一場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
“我們未來一定會有很大的動作。”林澤輝對澎湃新聞記者稱。(來源:澎湃新聞記者)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網
責任編輯:黃歡_NN1650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一川抽水肥清理行|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X戰警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專業網|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比較|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多鏡頭行車紀錄器影片
台中抽水肥專業網|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台灣靜電機批發工廠|靜電機|靜電機推薦|靜電油煙處理機|靜電油煙處理機推薦
優美環保科技工程-靜電機,靜電機推薦,靜電機保養,靜電機清洗,靜電油煙處理機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